四川三台县“蛇王姐姐”霍海琼返乡创业养蛇致富路
四川三台县塔山镇白龙村的农村妇女霍海琼,承包过供销社、当过 “的姐”,2010年返乡养蛇。如今,她已将蛇场养殖规模扩大至几万条,并且深入到蛇酒泡制、卤蛇肉、冷鲜配送,蛇胆、蛇鞭、蛇油等全蛇产业链开发,是当地名副其实的 “蛇王姐姐”。
如今,霍海琼经营的异龙蛇类养殖基地占地面积已达2万余平方米,有室内无冬眠养殖和室外仿生态养殖区,集蛇类驯养、繁殖、销售、养殖培训于一体。2018年霍海琼被评为塔山镇最美女性,并荣获绵阳市第三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
与蛇结缘 绝不动摇创业决心
上世纪90年代初,霍海琼大胆承包了镇上的供销社,进货、上架、销售、送货等各环节都亲力亲为,积累了当“老板”的经验。
从供销社“下岗”后,2007年,她又前往西安、汉中等地经营出租车,既当老板又当“的姐”。
“返乡创业前完全不懂养蛇,当‘的姐’时认识一位倒卖蛇的乘客,他介绍了养蛇的市场价值和可观的养殖效益,听后觉得很有意思,但当时并没有放在心上。”霍海琼回忆。
2010年,因为常年在外漂泊,霍海琼感觉自己到了“四十不惑”这个年纪,在外地已经折腾不了多少年了,还不如回乡经营一份稳定的事业,但她又担心一般的行业竞争大,创业较艰难,何不找一个冷门生意来做?
“返乡创业需要选择行业,正是这个时候,我想到了那位乘客。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通过上网、请教业内人士,我了解到国内养蛇的人并不多,但市场需求量大,因为蛇是食品、药品、保健等行业的上等原料,随着野生蛇资源的逐渐减少、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蛇的需求量逐年递增,市场缺口很大!”经过多番考察、比较,霍海琼最终下定了返乡养蛇的决心。
2010年,霍海琼投资30余万元,在三台县塔山镇白龙村开办异龙蛇类养殖基地,购买了第一批眼镜蛇蛋,当年成活3000多条眼镜蛇,盈利40余万元,并成立了绵阳市异龙蛇类养殖专合社。
40岁才起步、对养蛇一窍不通,霍海琼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看到蛇就发怵,她索性住进基地,每日与蛇为伴,朝夕相处;不懂养蛇技术,她先后前往广西、浙江、成都等地的蛇类养殖基地拜师学艺,成为养蛇方面的行家里手。霍海琼的丈夫是塔山中学的教师,下班后也过来帮妻子喂养眼镜蛇、打扫卫生……
2014年,由于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人手、资金出现了短缺,一场突然暴发的蛇肺炎病差点蔓延到整个蛇场,养殖基地的1万多条蛇几乎遭遇灭顶之灾,当年亏损数十万元,几乎掏光了霍海琼的家底。
“一个柔弱的女子,怎么会想到去养蛇?我刚开始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身边很多亲戚朋友持反对意见,有各种质疑的声音,但是我从来没有动摇过自己当初的选择。当然,中途也遇到过困难,一度时间也想到过放弃,但是放弃后又能做什么呢?重新选择一个行业意味着从零开始,而且养蛇的投入这么大,放弃就意味着这些投入打了水漂。”霍海琼说。
最终,霍海琼咬牙挺过了最艰难的时期。8年时间里,她经营的异龙蛇类养殖基地从两间破旧的小民房,已扩建至2万余平方米,室内采用无冬眠养殖模式,每年产出大王蛇、眼镜蛇、乌梢蛇、菜花蛇、水律蛇等多个品种,存栏近3万条,开发的蛇肉、蛇胆、蛇肝、蛇鞭、蛇油、蛇蜕等产品,产值约合500万元-600万元。
多元发展 提高养蛇附加值
如今,霍海琼的养蛇事业,早已脱离了以前的“小作坊”经营模式,向规范化、企业化、规模化发展,业务日趋多元:新建了室外仿生态养殖基地,提高种蛇养殖规模;开发蛇肉生鲜配送业务,为高档餐饮供应生鲜蛇肉;延伸产业链,创建了龙尊酒业有限公司,酿造、销售蛇酒,目前拥有“李老仙”品牌系列蛇酒,并得到了市场认可。
“蛇类养殖有别于传统养殖。一条蛇平均约3斤重,如果按照市场价整条卖,可卖到300多元/条,但如果是分割来卖,可以卖到400元-500元/条,如果开发成蛇酒等高附加值产品,效益将更好!我们开发的蛇酒产品,每年的产值已达上千万元。”霍海琼说。
养蛇效益好,但生长周期长达一年半,回本慢、风险高,小本经营的养殖户很难长期坚持。为了带动广大农户养蛇,在他们创业初期,霍海琼提供了一定的扶持。
“目前,我们已经为200余名学员提供技术培训,并对周边本地有志于创业的人员免费提供培训服务,带动当地创业、就业、创收,并且为学员提供成蛇回收服务,解决学员销路问题,保障学员经济收入。”霍海琼告诉记者。
随着规模不断扩张,养蛇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市场需求也与日俱增。现在“蛇王姐姐”一边自己养蛇,一边回收周边学员供应的蛇,用于蛇酒等深加工,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双赢”。源自四川农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