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生猪

一周农村致富信息排行榜(11月15日-22日)

第十名:农民工变身“鹅司令”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畜禽市场上,白鹅浑身都是宝,鹅毛在羽绒市场价昂市俏,鹅脖子、爪子及鹅肉的价格也都很高。霍邱县姚李镇合兴村村民窦贤军返乡创业,今春饲养了1000余只优良品种白鹅,通过饲养白鹅走上致富之路,令左邻右舍刮目相看,称他为“鹅司令”。

年近不惑的窦贤军,前几年背井离乡远去江浙一带打工,除去房租、水电费、生活开支等,月底所剩无几。听熟人说,不少人在家乡搞养殖、种植都赚了不少钱,有的还成为腰缠百万的小老板。窦贤军想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也不比在家乡踏实,于是2013年,他决心返回家乡创业。

回乡后,窦贤军多次到远近养殖场学习取经,经过一年的实践与探索,窦贤军初步掌握了一套养鹅的经验。2015年春,窦贤军从江苏沭阳大型养殖场购买了800余只优良品种的雏鹅,又从阜阳购买了300多只本地白鹅。买回鹅苗后,窦贤军在自家水塘埂上搭建了鹅棚。期间,他又多次参加镇村举办的新型农民养殖培训班,学习到许多养殖的科普知识。通过精心和科学饲养,雏鹅一直生长良好。

千余只白鹅儿散放在一望无垠的稻茬田里,宛如镶嵌在田里的一朵朵洁白的花朵,成为当地乡村田野里一道靓丽风景。正逢秋收季节,撒落在田里的稻粒可以供鹅觅食,可以节省两个月的人工喂养的饲料,既减少成本投入,又增加了鹅群的运动量。如今,窦贤军饲养的白鹅每只重达5至6公斤。

天气逐步降温,窦贤军饲养的千余只白鹅却是开始热销,主要以本地市场为主要销售通道,周边竞相购买新鲜鹅肉腌制“腊鹅”,部分还远销至蚌埠等地,预计纯收入可达7万余元。

第九名:贵州农民张祥印:点“致富套餐” 谱“五年规划” 

11月14日,张祥印在放牛。

58岁的毕节市七星关区长春堡镇垭关村农民张祥印是当地的贫困户,家里几亩山地一年只能收1200斤玉米和800斤土豆。年均纯收入只有一千多元,入不敷出,常年为生计而苦恼。2015年9月,两头“西门塔尔”杂交母牛的到来让他的生活有了转机。

七星关区今年在广泛调研群众需求后推出精准扶贫套餐,张祥印选择了养殖能繁母牛。农商行贷款2.4万元,政府付利息,牛出现意外政府出钱兜底。张祥印得以毫无顾虑地买了两头“西门塔尔”杂交母牛,他高兴地算起了账:每头母牛3年可产2个仔,按每仔卖1万元计,能有4万元收入。

如今的张祥印心中已有了自己的“十三五”规划:一年学习养殖技术,两年还本,三年脱贫,四年后供孙子上小学,五年后把儿子借债修的平房再加高。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也是张祥印彻底脱贫致富走向康庄大道的新起点。

第八名:放弃年赚百万 只为一种名贵螃蟹

卓齐辉的养殖场就在万宁小海旁边,小海是万宁市东部一个近乎封闭的海湾,被誉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的和乐蟹就生长在这里。天气预报说十二级台风“彩虹”可能要登陆,卓齐辉赶紧到养殖基地来检查。

记者:这个的功能是什么呢?

卓齐辉:它主要是防止螃蟹爬上来,它表面比较光滑,螃蟹爬上来它没地方抓,然后就会滑下去。

记者:如果台风到来,这个能挡住吗?

卓齐辉:如果风过大,它整个全部被吹倒,螃蟹可能就会逃跑。

卓齐辉养殖的就是万宁市特有的和乐蟹,现在市场上的价格很高。只要一下雨,和乐蟹就会往外爬。2013年底,连续两天的暴雨将卓齐辉的基地淹没,大部分螃蟹都随着水流逃跑了,卓齐辉损失将近100万元。

直到傍晚,卓齐辉才检查完所有防护栏,看着渐渐昏暗下来的天空,他心里越发紧张。

卓齐辉:整个云朵在很快速地移动,这是非常典型的台风天天气,它正在聚集能量,释放出来的破坏力会相当大。天气预报也不是百分百很确切,它只要还没登陆都不能完全放松,还是要很紧张,心里面还是很有压力。

夜很深了,卓齐辉都不敢睡觉,他一直关注着台风的动向。中央气象台的信息显示,台风“彩虹”的中心风力已经升到十四级。

卓齐辉:看到现在的浪开始已经在外面狂风大作了,现在开始已经打上来了。2013年,其实台风影响很有限,主要是台风带来的大量的降水,持续了好几天的暴雨,雨量过多就一时间没办法排出去,就把整个基地给淹了。当我们到达池塘的时候,到了路口往池塘看过去,已经看不到池塘是什么样的,就跟大海一样,白茫茫一片。

2013年的教训,让卓齐辉至今心有余悸。第二天一早,台风依然没有登陆,卓齐辉赶紧来到基地,拿起一个筐继续巡塘。他在塘边的草丛里发现了一些正在往外逃跑的和乐蟹。

记者:是台风的原因吗?

卓齐辉:对,是台风的原因,天气一变化,有些螃蟹就会出逃。

卓齐辉告诉记者,逃走一只这样的螃蟹他就要损失一百多元钱。

第七名:重庆黔江李岳种植莲藕年赚10万元

 “高涧的莲藕品质好,不愁销路收入高,已经成为许多农户的‘水下银行’,让大家纷纷走上了致富路。”近日,重庆市黔江区城东街道高涧社区,藕农李岳一边采挖莲藕,一边高兴地和笔者聊道。
 
    1982年,李岳在周边农户的带动下开始种植莲藕。“那时候种莲藕,市场价格不好又缺技术,加之交通不便,运输主要靠肩挑背磨,所以只能小面积栽种。”李岳说。
 
    虽然种植莲藕多年,但规模一直没有上得去,也没能增加家庭收入。
    2008年,高涧社区在黔江区农学会和街道科协的支持下,大力发展莲藕产业,建成500亩莲藕基地。李岳也扩大种植面积到12亩,每年销售莲藕纯收入10万元左右。
 
    “莲藕的生长期长,产藕季节有9个多月,我一点也不担心卖不掉。这段时间,经常有菜贩打电话来要我送藕。”李岳说,今年批发价为每斤3.5元,市场行情要高于去年。
 
    “大多数人是把钱存在银行,而我们这里是把钱存在稻田的水下面,明天要用钱,今天就到稻田里挖藕去卖。”李岳笑呵呵地说。
 
    据了解,当地有50余农户,纷纷利用稻田种植莲藕,种植面积超过了500亩,按亩产4000斤计算,预计产量200万斤,藕农依靠种植莲藕这一特色产业实现户均收入超10万元。

第六名:他是怎么靠卖蟹赚钱的?

为了让会员了解我们的电商千人创业计划;让优秀分销商分享他们的营销经验。11月7日,荆州日报媒集团旗下荆报购物举办了首次创富分享会,解答分销商的疑问并分享他们的创富经验。当日,来自全市的部分优秀分销商,微博营销达人、微信红人、微博大v等参与了本次螃蟹创富分享会。

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创业项目,对于创业者来说尤为关键。对此,荆报购物负责人曾军作了深入剖析。他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电商创业独具易操作、成本低等优势,成为个人创业的首选路径。但很多人因为没有好的创业项目而止步不前。

此次推出的“电商千人创业计划”之全城卖蟹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活动不仅有荆州日报传媒集团作为强大的后台支撑,并且将征集千名创业者,吸纳其成为荆报购物o2o电商集成平台分销商,分销商可通过微信、淘宝、传统市场等任一渠道进行市场销售。这一共创模式彻底解决了制约电商创业的货源问题、技术问题和渠道推广难题,微商分销依托荆报购物电商集成平台,实现同步创业,实现财富梦。

以此次“电商千人创业计划”之全城卖蟹为例。为了保证大闸蟹的品质,荆报购物已经签约成为洪湖清水大闸蟹荆州市区域总经销,免去了分销商对货源的后顾之忧。并且零加盟费、零库存的创业模式,也让更多的市民可以加入到千人创业计划中来,让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当上老板。

第一批加入螃蟹分销队伍的张彬彬,7日也参加了创富分享会。她说自从成为洪湖清水大闸蟹的分销商以来,她已经销售出螃蟹近百单。“我觉得这个创业模式特别好,创业者不需要担心货源、物流、宣传等各方面的事情,只用做好销售就可净得利润。”张彬彬说,是“电商千人创业计划”圆了她的创业梦,也让她微商梦走的更远。

第五名:年轻女子卖养花泥巴 一年利润接近20万  

一名初入花市行业的年轻女子偶然发现,卖泥巴比卖盆景的市场更大,她果断改行,出售一种颇受养花人欢迎的腐殖土。虽然每袋腐殖土只卖5元钱,但她一年的利润却接近20万元。

客户要买营养土 泥巴卖了高价

陈燕今年37岁,18岁时从綦江来到主城,当过餐馆服务员、摆过地摊。这样的日子一晃就是十多年,她也终于攒到了一笔为数不多的积蓄。

“七八年前,主城开始加快建设。”陈燕说,做了多年小生意的她迅速嗅到了其中的商机。于是她利用这笔积蓄在渝北区加州花市租下一个小门面,打算学别人一样,出售各种盆景。不过没过多久,陈燕就发现盆景生意并没有想象的好做。于是她又决定改卖花盆,但生意依然很一般。

“我并不是刻意要卖泥巴。”陈燕表示,一天,一位前来买花盆的园林公司的客户问她:“你能不能帮我搞些泥巴来?我可以出高价。”原来对方买了树木花卉后,为了确保成活,需要富含营养的泥土,而在城市里,这样的泥土并不好找。这一次,陈燕卖了3000袋泥巴,每袋7公斤售价5元。

她这才发现,原来在乡下遍地都是的泥巴,在城里却属于稀缺产品,居然也能卖出个好价钱。从此,她开始学着做这种泥巴生意。

马路上收集泥巴 差点出车祸

陈燕告诉笔者,其实这种泥巴的学名应该叫做腐殖土,即在普通泥土里添加营养成分,其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给土壤增加营养,家里养花、种盆景或者道路绿化都能用得着。她了解到,腐殖土其实并不神奇,花卉市场里就有人卖,但销量并不大,主要针对零散的养花市民。腐殖土的主要成分有三种,分别是鸡粪、松树末和泥土。以重量计算,其中鸡粪的比例约占1成,松树末占3成,泥土占6成。

在了解到配方后,她开始自己生产腐殖土。鸡粪主要来自各大养鸡场,松树末、泥土则是请农民从农村收集来。有一次,她的门店前一辆运土车经过,掉下一大堆泥巴,她看到了赶忙跑过去收集,由于心太急,差点被后面的车辆撞上。

针对公司拓市场 年销量2000吨

“刚开始的时候,泥巴没有现在这样好卖。”陈燕告诉笔者,最初除了偶尔有园林公司向她要货,她的泥巴大部分是卖给那些养花的零散市民。但是近几年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绿化进程的加快,陈燕开始主动将自己的客户转向以房地产商和园林公司为主。经过几年的努力,她建立了良好的销售渠道,去年我市一家大型房地产企业就一次性从她这里买了10万袋腐殖土。

现在陈燕的商品也发展出不少的品种。如按产地分,可分为本地产和广东等外地产;按成分分,可分为普通腐殖土和树根土,后者为树木移植时掉落的土收集而来,较为珍贵,价格也较高。

第四名:张家口打工妹刘志荣返乡创业带领乡亲致富  

刘志荣正在给鸡注射疫苗

刘志荣正在喂鸡

为供哥哥上大学,妹妹放弃学业

刘志荣,脸上写满了“80后”女性的顽强与自信。

为了供哥哥上大学,她曾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毅然到北京打工。

刘志荣今年28岁,出生在宣化县大仓盖村。

一头皮肩发,衬托出她的清秀。

大仓盖村是一个自然村,人们主要靠种植一些谷黍和玉米等大田作物,十年九旱,收入微薄。

2003年,村民刘庆贵的儿子刘志刚考上了石家庄铁道学院,这个只靠种地的维持生计的家庭更困难了。

2004年,女儿刘志荣也拿到了河北管理干部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对于别人家来说,两个孩子都能考上大学,是件天大的喜事。然而,对于刘庆贵来说,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眼看着女儿大学开学的日期一天天临近,为了给女儿凑5000元学费,平时一向不抽烟的刘庆贵,那几天,蹲在墙根儿底下,一个劲儿地抽着闷烟。

“爸爸,我不去上大学了,咱们全家一起把哥哥供出来。”聪明的女儿看出了父亲的心思,安慰父亲说道。

8月29日,正当许多准大学生们拉着行李箱,去往上大学报到路上的时候,刘志荣却背着父亲悄悄地把通知书藏了起来,简单收拾了一下衣服和生活用具,背起行李,坐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

异乡打工的路是艰辛的,但远比刘志荣当初想象的要难得多。

试想,一个十七八岁的山城女孩,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城市,想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谈何容易。

初来乍到,刘志荣在北京王府井附近一家饭店当起了服务员,由于自己肯吃苦,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两个月后,成了10多个服务员中的佼佼者,月工资达到了2000多元。

虽说刘志荣挣上了工资,能够养活自己了,但她精打细算,从不乱花一分钱,每月除了按时给哥哥寄上大学的生活费,剩余的钱积攒起来补贴家用。

刘志荣打工的饭店旁边就是一家大型超市,但是她从来没有进去给自己买过一件衣服。

第三名:牧草养兔恁好赚 年纯收入二十万

工人给肉兔喂食

概况:黄建梅,今年31岁,家住武隆县火炉镇梦冲塘村,该村地处渝东南山区,是市级贫困村。

突破口:梦冲塘村水质良好,草场资源丰富,适合发展肉兔、山羊等。她毕业于火炉职业高级中学畜牧养殖专业,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路径:参加县里组织的雨露创业培训,成为班里为数不多的女学员,回家后成功创办兔场。

效果:年创纯利20多万元,带动养兔的贫困村民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各位乡亲,现在进入初冬,请注意给兔儿防寒保暖哟。”近日,武隆县火炉镇梦冲塘村龙坝农业社的黄建梅手拿小喇叭,在流动服务车上向养兔户进行家兔的防冬御暖宣传。

“我从‘村姑’变成养兔的‘名人’,还是多亏参加了县、镇两级扶贫部门组织的‘雨露创业培训’,让我发了兔财!”今年31岁的黄建梅笑着告诉前来村里检查精准扶贫工作的镇人大主席冯乐:“阳光雨露滋润下,我的兔儿养得壮,每年给我带来纯收入20多万元。”

致富无门 “雨露”滋润

“您看,这是法国祖代伊拉兔,它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和繁殖能力都很强。”在一幢面积约500平方米的种兔圈舍里,黄建梅指着存栏的3000多只种兔,向笔者一一介绍各种兔的特性,“这里还有德国大花巨兔、比利时兔、中华黑兔等优良品种。”

然而,回到4年前,刚从外地打工回家的黄建梅却少有几分笑容挂在脸上。那时,她家经济状况一直在贫困线附近徘徊,打工挣的钱也仅够维持基本生活。正当她深深苦恼时,冯乐送来了一条信息,县里正在组织“雨露”创业培训,不如前去试试。

就这样,黄建梅来到县城,成了“雨露”班为数不多的女学员之一。

一次,在县城某火锅店吃饭时,她发现平时很少作为“火锅菜”的兔肉也上了餐桌,便留心观察,没想到兔肉很受火锅消费者的青睐。

于是,她回校后便向雨露培训班的老师请教,老师则从营养价值、市场行情和养殖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首先,兔肉的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含量高达21%,具有高消化率、高蛋白质、高磷脂的特性,同时还有低脂肪、低胆固醇、低脲胺的“三低”特点。

其次,梦冲塘村水质良好,草场资源丰富,温度和湿度都非常适宜肉兔的繁殖和生长。

最重要的是,采用绿色无公害方式喂养的肉兔,在市面上很受顾客欢迎。

绿色养殖 供不应求

经过“雨露”的“滋润”,黄建梅的脑子里储备了许多养兔的知识,信心满满的她开始创业,当起了兔老板。

为了保证无公害绿色养殖,她把周围外出打工农户的15亩闲置土地利用起来,全部种上黑麦草和青菜,用作肉兔的饲料;饲养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激素饲料;每周定期给兔消毒两次,防疫药品主要使用黄灵素等中药及藿香正气液等降暑药。

“我们是全牧草养殖,自繁自养,绝对是健康的绿色食品。”黄建梅说,绿色兔肉一上市就很受欢迎,一直供不应求,现在的最低卖价是每斤12元,客商直接上门收购。“接下来,我将对肉兔进行无公害认证、注册商标,那时,兔肉就可直接进超市销售了。”

发展订单 带动增收

自家的养殖圈舍有限,如何才能扩大规模呢?黄建梅牵头成立了肉兔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将种兔放出去,商品兔收回来”,既让农户吃了“定心丸”,又解决了养殖贫困户的后顾之忧。

她还成立了一支养兔服务队,常备兔病防疫治疗药品,每天开着面包车流动服务到户。目前,全村已发展110户贫困村民养兔,她的手机也成了免费服务热线,谁家的兔有了病情,随叫随到。“村里养母兔50只以上的大户有6户,年纯利达3万元;户养20只母兔的贫困农户100户,年纯利也超1万元。”

第二名:生态养殖 让养猪户走上致富路  

吴列宽在喂猪

吴列宽是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新塘镇龙兰村的村民,他此前一直在广东务工。2014年初,吴列宽在老乡的劝说下回乡办起了养猪场,不到一年时间赚了近30万。

“致富增收的同时,猪舍周边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达到‘双赢’的效果。”吴列宽笑着说,以前猪舍臭气冲天,卫生条件非常差,附近村民抱怨声多,如今采用生态养殖的方式,不仅是猪舍环境变好了,各种粪便实现循环利用,卫生条件变好后,猪生病的少了,肉质也有所提高。

走进吴列宽的养猪场,一个大音响正在循环播放各种音乐。猪栏分为上下两层,中间用网架隔开。与老式养猪场不同,吴列宽的养猪场地面干净,也没有刺鼻的腥臭味。

“播放音乐是为了让猪习惯声响,以后不易受到惊吓。”吴列宽介绍,他的养猪舍采用的是 “高床养猪”自动清污模式,猪睡在网架床上,排泄物自动分流,经发酵处理后的粪便用作有机肥,尿液用于沼气发电,养猪废弃物被“榨干用尽”。

目前,贵港市已有126个规模养殖场采用高床养殖技术,有248个养殖场利用进行畜禽粪便生产沼气,有423个养殖场采用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

“生态养殖是一个大概念,既包括养殖过程的生态,也包括居住者和周边环境的生态。”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刘向东说,以养猪为例,既要保持猪舍干净卫生,让猪有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需采用干湿分离、厌氧发酵的方式综合利用畜禽粪便,改善周边环境生态。

“养猪户最担心的是猪生病和肉价下跌。”吴列宽说,他第一批养了680头猪,第二批养了750头,因为采用“生态养殖”的办法,猪存活率都在99%以上,如今他养的750头已是第三批。“和公司签订了收购协议,采取保价回收的办法,即使去年猪肉价格波动厉害,每头猪仍有200元左右的利润。”

与吴列宽签订回购协议的广西杨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定寿说:“生态养殖的科技含量高,单靠农户自身难以操作,公司提供的是技术支持和市场保障。”为强化技术支持能力,公司与多个科研院所合作,加大生猪品种改良力度,控制成本。

黄定寿介绍,为了降低养殖户的风险,采用了“公司+农户”“公司+家庭农场”的模式,由公司负责向养殖户提供种苗、饲料、养殖技术、兽药防疫保健、订单合同回收,农户负责建设养殖栏舍和人工。“前两年养殖业市场低迷,但公司坚持按照合同保价收购合作养殖户的猪,保障合作户每头猪能盈利100至200多元。”

第一名:红枣良种繁育 让枣甜蜜蜜  

金丝丰、金丝蜜、无核红、早脆王……这些在市场上先后走红的红枣新品,均出自于全国第一家红枣良繁基地——河北省沧县国家枣树良种基地。该基地地位独特,也是全国最大的红枣基因库、全国规模最大的国有红枣良种繁育基地。科技创新,让这个基地从不知名到全国闻名,并成为业界的“精英”。

丰收时节,笔者在沧县国家枣树良种繁育基地示范园内,看见晶莹的大枣像一颗颗红玛瑙挂在枝叶茂盛的树上,品种不同,个头大小不一,但品尝起来均甜脆适口。

据介绍,占地52.1公顷的沧县国家枣树良种基地已建设了枣树资源保存库、测定林、采穗圃、示范园、良繁圃五大功能区。从1988年建场以来,陆续收集了鲜食、制干、加工、观赏四大类枣树资源620份,保存了全国名、特、优、稀红枣资源312个,成为全国最大的红枣基因库。他们对收集的各个资源的生物学特性、抗逆性和抗病性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建立了文字和数码档案,并对每个种质资源进行了DNA测定和挂牌保护。

收集、测定、保护仅是基地建设的一个亮点,发展应用才是基地建设的主要目的。

为加快科技创新,近年来,基地坚持走协作攻关的路径,与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开展协作,聘请续九如、刘孟军、庞晓明教授为基地科技支撑专家,指导基地科研生产工作。作为北京林业大学的枣育种和栽培实践基地和河北农业大学的教学实验基地,参与并完成了国家林业“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河北省高产优质枣树新品种选育”、“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鲜食枣和干制枣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枣新品种选育和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河北省金丝小枣新品系选育研究”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红枣品种资源收集、保存与栽培技术的研究”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枣树全光雾嫩枝扦插育苗”课题、“抗枣疯病种质筛选利用及枣疯病树治疗与康复技术体系”项目也获得了市级奖励。

一批红枣新品在科技攻关中脱颖而出,选育出的金丝丰、金丝蜜、无核红、早脆王等优良枣树品种,先后通过了国家和河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基地获得了“中国枣种质创新示范基地”的称号。

品种创新为良繁、示范、推广工作拓展了新的空间。2009年,沧县国家枣树良种基地被确定为首批国家重点良种繁育基地,经过几年建设发展,目前每年可向社会提供各类优良品种苗木100万株、良种接穗2000万条、优质无公害枣果3万公斤。

立足农村、服务农民,基地在技术推广中注重开展科技服务。他们把建设标准化示范园、加强技术培训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基地加大良种标准化示范园建设力度,加强树体结构改造、粘虫胶防虫、物理灭蛾器等一些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将编写的《冬枣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枣树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枣生产配套技术手册》《早脆王栽培技术》等书籍和技术资料,分发到广大农民朋友手中,不断提高广大枣农的科技素质和枣树管理水平,培养了400多个种植大户和技术骨干,增强了基地对新品种、新栽培模式和新技术的示范带动作用。据不完全统计,27年来,基地共举办技术培训班200多期,培训群众2万多人次;举办电视讲座43期,电话咨询人数10万余人次。

目前基地的服务范围除沧州枣区外,还辐射到山东、山西、新疆、北京、天津等10多个省(区、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沧县国家枣树良种基地也先后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无检疫苗圃”,被河北省林业厅授予“林木种苗十佳苗圃”“河北省特色苗圃”“河北省果品产业先进单位”“河北省无公害生产先进单位”称号,被沧州市授予“三下乡”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