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金阳:农民走上养猪致富路
四川省金阳县老寨子乡溪底村,全村290户、1286人。过去,因地处高寒、土地贫瘠、交通不便、没有产业支撑,村民生活极为贫困,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
近年来,该村创新思路、另辟蹊径,通过草原放养、村民合作放养、生态养殖、发展养殖大户等多种养殖方式,大力发展生猪养殖。生猪养殖成为全村村民致富增收的新亮点,让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目前,全村生猪存栏1680头,其中能繁母猪就达417头,户均存栏生猪5.8头,户均拥有母猪1.5头。
依托天然资源养山猪
溪底村地势西高东低,从高峰乡临界点向金沙江边呈立体垂直带状分布,最高海拔2655米,最低海拔850米。
海拔最高的说呷呷哈原来是该村的一个自然村民小组,住着20多户人家,但近年来,该组农户几乎全部搬迁。这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先决条件。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溪底村几户农户看准了说呷呷哈这地方,于是,6户人家就在山顶上建了简易圈棚,依托区域优势,放养猪和羊。
“说呷呷哈这个地方,牧草丰富,是养羊最好的地方。”村民白依龙告诉记者,在两年前,他和村里的几家人就在这里养起了羊,后来又养起了猪,全部放养。目前,养猪最多的农户就有28头,最少的也养起了10来头。
据白依龙介绍说,说呷呷哈山多坡缓、水源充足、植被茂盛、物种丰富,无工业、农业及生活污染,是饲养猪和羊的理想之地。山里草类丰富,生猪在这种生态环境中可采食多种植物的根茎、果实,不断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这样牧养的猪,生命力旺盛、抗病力强、肉质好。
“草原上牧养猪,白天以天然绿色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籽为食,饮的是纯天然的山泉水,节约饲料,也无污染,养的猪不容易得病,而且售价高,市场抢手。”一位牧猪老人告诉记者,草原上牧养的猪,无污染、肉质鲜美、口感好,市场价每公斤都在35元以上,逢年过节时,最高可卖到每公斤40元,牧养的猪最大的有100公斤,一头就能卖到4000元。
据了解,在说呷呷哈牧养猪的6户人家,除了放养山羊、绵羊外,共牧养生猪即凉山黑猪和黄毛猪90余头,仅生猪一项,年销售70余头,平均每户销售6头,户均年收入1.8万元。
合伙轮流放牧创效益
“我们这儿少部分农户养猪是圈里养的,大部分农户都是放养,一天只喂一顿饲料。”记者在溪底村上方的金洛公路上,遇到了正在牧猪的陈大爷,他说,溪底村近300来户农户,大部分都是半牧半养的,而且村民们几户一组,几户一伙,白天几家人的猪儿一起放,晚上各喂各的。
据陈大爷介绍,溪底村以前不团结,一家人不管有一头猪,还是有几十头猪,都要一个劳动力,既消耗劳力又不安全,特别是小孩去放猪,经常出现猪儿糟蹋庄稼的事,为此引发的纠纷不断。近几年来,村民通过多次协商后,意见达成一致:农户合伙,轮流放牧。这样,既节省劳力,又实现了合理放牧,养猪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据了解,过去的溪底村,村民因各干各的,单户单干,许多家庭因缺少劳力,又想节省饲料,用绳子牵着猪儿,在自家的地块附近拴着“放”,村民背着孩子吆着一头母猪满山转的现象屡见不鲜。而近年来,村民团结互助,通过轮流放牧后,不管家里养了几头猪,轮到他家时,都要去放牧,所以,许多家庭争着多养猪,猪的存栏数自然而然地不断上升。
“陈子呷家16头、黄日哈家14头、阿苦阿发家15头……”放养的人都能一口气说出合伙人家养有多少头猪。村民黄日哈说:“合伙轮流放养,还有一个好处是,在白天放养时,发现哪家的猪儿不肯动、或不肯觅食,就及时告诉户主,让其及时防治;平时,怕猪群相互传染疾病,每家每户都经常进行土法、科学防治,因此,几乎没有猪病死的现象,养猪的效益也就上来了。”
目前,溪底村290余户农户,家家都养猪,养得最少的也有三、四头。全村生猪存栏数达1680头,其中能繁母猪就达417头,户均存栏生猪5.8头,户均拥有母猪1.5头。养猪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好路子。
科技生态养殖筑新梦
“除了建好猪舍,还要选好优良母猪,优良母猪产子率高,当然还要选瘦肉多、生长快的猪种。然后,要舍得投入,加强疾病预防……”村民陈少体总结起养猪经验,道理硬是一套接一套,他说,要定时喂食、营养要搭配,要做到不饥饿、不过饱;冬天要喂温水,盛夏要喂清凉水,最主要的是杜绝疾病源和污染源,确保猪舍天天干净清洁,让猪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
走进圈养长白猪的农户家,每家的圈舍及喂养方式都几乎一个模式。村民们都说,这得益于村里的养猪大户陈史古的示范带动效益,“过去,村民每家每年就养两头过年猪,少量的农户多养一头母猪,现在,我们这个村,在陈史古的带动下,好多农户都在圈养长白猪。”目前,村里建设沼气池,实行“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把猪圈改建在沼气池上,实现“猪—沼—种”生态养猪的农户就有80多户。
该村村长陈子呷的心中一直有一个美丽的梦想:“组织一支生猪销售队伍,不断开拓新的生猪销售市场,力争将村民科学饲养的生猪销售到金沙江对岸的云南省市场上去。”发展生猪,村干部们的目光投得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