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民家庭手工业农产品加工助农增收
“以前我只会种地,农闲就在家带孩子,现在可不一样,能做东西赚钱了!”河北省平乡县刘洪康村的张伟娜实现从农民到工人的转变,在本村的企业里加工自行车LED灯。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河北平乡县依托自行车、儿童玩具等县域特色产业优势,把脱贫工作重点放在家庭手工业项目上,采用“企业+贫困户+保底分红+企业用工”的合作模式,实施扶贫股份合作制,让众多贫困人口靠双手实现了脱贫。
张伟娜自己也没想到,她不仅成了本村企业的工人,还成了股东,“工资每月能挣上2000多元,公司每年还给我们贫困户股东分红2000元,一年下来挣两三万元不成问题。”张伟娜说。
平乡县2014年底有78个贫困村,5.3万贫困人口。靠政策引导、产业带动,目前已培育了1万多个家庭手工业专业户,带动了3.94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近年来,河北省通过加大发展箱包、编织、皮毛、零配件加工业等家庭手工业,精准扶贫,不仅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妇女的就业问题,还让很多贫困户得到了切实的实惠,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44岁的冯利军是河北阳原县曲长城村村民,从小患有小儿麻痹,伴有帕金森综合征,有两个女儿,多年来以种地为生,家庭生活困难。2011年,阳原县扶贫办扶持曲长城村缝皮机54台。冯利军领到了1台缝皮机后,夫妻二人在本村皮毛加工户的指导下,很快掌握了皮毛加工技术,开始为客户加工褥片,当年家庭收入突破了8000元。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收入的增加,妻子逐渐由代人加工皮毛发展为自己买料,自己加工,当起了小老板。“除供两个女儿上学外,家里每年都有一定的积蓄,缝皮机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冯利军说。
依托碎皮加工传统优势,河北阳原从扶持创业、培育市场、品牌营销和产业化经营入手,推动碎皮加工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使之成为全县最大的扶贫产业。目前,整个皮毛产业覆盖全县200多个村,从业人员有5万人,带动周边县区从事皮毛加工达9万多人。
蔚县是河北省杏扁生产基地,常年产杏仁600万公斤。在蔚县黄梅全乡,26家加工企业就带动了开口工、烤制工、收杏工及固定加工工人等8000多农村闲散劳动力就业,辐射带动周边8000多名家庭妇女从事杏扁初加工,年均增收2000元。近年来,蔚县全县逾百家小型加工企业异军突起,仅杏扁初加工一项就为家庭妇女创造收入6000多万元。
2013年9月,河北省提出,把家庭手工业作为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把市场和农民联结起来,推荐适宜农村的手工业产品和行业,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
随着河北省政府的大力扶植,家庭手工业扶贫模式已在河北遍地开花。截至2015年底,河北省家庭手工业已覆盖贫困村数1663个,扶贫对象从事家庭手工业人员已达到20.69万人,共实现经济效益92.2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