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骗局的保护伞都是谁?
保健品骗局的保护伞都是谁?
你以为父母只是买了几瓶保健品?实则可能已踏入骗子布置的陷阱!央视最新曝光,令人触目惊心:3.2万名老人被骗超10亿 !这些所谓能“包治百病”的神药,成本30元,却敢卖你3000元,价格翻了百倍,堪称保健品界的“价格刺客”。
接下来,让我们深度拆解这些骗局套路,帮爸妈守护好钱袋子。
一、引流:用各种自制案例钓出万元大鱼
天天喊着送为身体好,少让孩子操心,先别忙着高兴,这很可能是骗子设下的“引流陷阱”。就像四川攀枝花的某粮油店,前一秒还在卖平价大米,下一秒就掏出“包治百病”的保健品,价格瞬间从接地气变成“天价”。警方一查,标价5980元的“神药”,成本竟然只有30块!他们先用5毛钱的鸡蛋吸引老人,再通过健康讲座(线上线下都有),打着亲情牌,慢慢诱导老人上钩,最后骗走上万元的保健品钱 ,掏空老人积蓄。
二、洗脑:全方位攻陷老人心智
1. 线上洗脑术:直播间里的“专家”比菜市场的二维码还多,“中科院院士”“退休教授”“诺贝尔医学奖候选人”等头衔满天飞,网友都吐槽这阵容北大清华看了都想扩招 。这些“假专家”配合假实验、假患者,上演一幕幕闹剧。比如用紫外线灯照出“体内毒素”,还有托儿当场转账,哭喊着“这药救了我癌症晚期的老伴”,让老人信以为真。
2. 线下洗脑局:线下的套路也不少,假专家、讲师和假患者齐上阵。有人声称小时候靠好心人资助完成学业,现在要回馈社会,获取老人信任;还有人说产品没有“小蓝帽”是因为获得了更高国际认证,让老人对这些三无产品放下戒心,失去理性判断。
三、收割:话术陷阱让老人乖乖掏钱
“今天不买明天涨价”,让老人害怕错过“优惠”而冲动消费 。“孩子不让买,是因为孩子们不理解自己慢性病遭受的罪”,利用老人和子女之间的观念差异,让老人觉得只有保健品能救自己,从而心甘情愿地掏出养老钱,购买那些无效的牛初乳、羊奶粉、益生菌等 。
四、子女必做的防诈行动
1. 定期清理手机:帮父母卸载“健康管理”“老年福利”类APP ,删除各种讲座微信群,从源头避免父母被持续洗脑。
2. 反向科普:告诉父母“真正的好药不会送鸡蛋”“不带小蓝帽的保健品坚决不能吃” ,让他们学会辨别骗局。
3. 设置财务防火墙:给父母手机设置大额支出需子女人脸识别确认,从经济层面限制被骗风险,保障父母的财产安全。
别再让父母成为“保健品刺客”的下一个目标!一起守护爸妈的养老钱,让他们安享晚年 !
下一篇:美国鸡蛋涨三倍其实也没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