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猪市场新动态!
关注!生猪市场新动态!
2025年,中国生猪养殖市场在政策调控、产能波动与消费需求的多重因素交织下,呈现出复杂而分化的动态格局。从产能恢复到价格博弈,从政策引导到企业策略调整,行业正经历新一轮的周期考验与结构性变革。
首当其冲的是供需矛盾凸显,截至2025年1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达4062万头,超出农业农村部设定的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这一数据反映了自2024年5月以来的产能持续回升趋势,新增产能逐步释放。1月份全国生猪出栏量环比增长7.9%、同比增长6.1%,生猪均价16.61元/公斤,出栏盈利222元/头,但市场已显疲态,预计上半年价格将低于去年同期。
其次,研究表明生猪市场价格短期承压大,春节后猪价快速下降,2月中旬全国瘦肉型生猪均价跌至14.77元/公斤,较节前下跌5.35%。而部分机构预测下半年消费回暖将带动价格反弹,招商证券指出,随着成本线支撑效应显现及产能去化预期增强,猪价可能在成本线(约15-16元/公斤)附近波动,全年呈现“前低后高”走势。这其中变化存在政策的精准调控与疫病防控强化的帮扶,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将生猪产能政策从“优化调控机制”升级为“监测与调控并重”,强调通过数据预警引导生产决策,目标是将能繁母猪存栏稳定在合理区间,与此同时,疫病防控被列为重点,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平抑“猪周期”的剧烈波动,但产能过剩的消化仍需时间。
市场压力下,养殖企业策略呈现显著分化。头部企业如牧原、温氏依托规模优势持续推进智能化养殖与成本管控,1月份部分企业商品猪销售均价维持在15.3-15.4元/公斤,通过出栏量增长对冲价格压力。成本控制成为盈利关键,饲料价格波动与防疫投入增加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行业进入“微利时代”。
2025年,生猪市场的核心矛盾仍是供需再平衡。一方面,产能去化仍需时间,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二三月出栏压力持续,新生仔猪数量同比增2.5%,若消费未显著改善,价格回暖或将延迟。另一方面,政策调控与行业集中度提升有望增强市场稳定性,从长期来看,消费升级与产业链整合或将为行业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