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苑]住在高床上的猪效益高
科技苑高床养猪视频:住在高床上的猪(20150507)广西陆川黄祖东高床养猪视频。把猪养在山林里是出于什么目的?让猪睡在一米九高的床上,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大学问体现在哪些方面?《住在高床上的猪》,本视频为您讲述。
猪上床,节省成本多赚钱
广西陆川的猪最近过上了土豪的生活,住上了新房不说,还睡上了床。记者来到陆川看到,这土豪猪的房子竟然有上下两层,不仅通风、采光好,而且依山傍水,空气清新。看来,这“二师兄”的日子过得还真是挺滋润。
有位当地人告诉记者,我们看到的只是一部分,真正好玩儿的,有看点的是猪舍里面的设计。猪舍通道两侧竟然是床,但是这床很特殊,上面全是缝,猪平时就在这高床上活动。
让猪住上豪宅,睡上床,过上土豪生活的人叫黄祖东,是广西省一牧业集团的董事长。可这床上全是缝,猪在上面活动安全吗?
黄祖东告诉记者,床面上留这么多缝并不是为了省材料,而是为了给猪创造一个干净,爽洁的环境。一千多头猪生活在床上,每天都在排泄,它们排泄的粪便,会通过这些漏缝落到下面的一层。这个漏缝是有讲究的。上面是2厘米,漏缝板的下面宽3厘米,上小下大,形成一个八字的梯形,猪的粪便进去,就马上能掉得下去,不会堵塞,畅通无阻。
把猪养在这样的床上,有哪些好处呢?
经过两年的跟踪调查,广西大学的黄伟坚教授发现,猪住在这个环境里面,跟粪水,粪尿的接触时间很短,可以减少疫病的发生,保障猪肉的安全。猪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卵,能传播多种疾病。用这样的漏缝板实现粪与猪的分离,就减少了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的传播机率,猪的发病率少了,它生产的肉就增加了一份安全。
“把猪养在床上另一个好处,就是省水。”黄伟坚教授说,“在养殖场特别是养猪场里面,用水最多的就是冲猪舍,一头猪每天的用水量大概在22公斤左右,而这种模式,只需要2.4~2.5公斤就够了。”
猪生活在这张大床上,它的粪尿通过漏缝落入床下,床上就保持着清洁,干爽,不需要每天冲洗,但是给猪舍定期冲洗消毒是必须的。饲养员介绍说,整个猪舍一年只需清洗四次,因为养猪场一年出栏四批猪,每批猪出栏后,就要对这张床进行彻底的冲洗消毒,全年的用水量仅为过去的十分之一。这样既节省了水,减少了污水排放量,又降低了饲养成本。
猪舍里的那张大床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高。这张床不是一般的高,离地足足一米九。这个高度是黄祖东根据自己多年的养猪经验选定的,很好的解决了养殖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黄祖东告诉记者,如果把床架低了,效果不明显;如果架得过高了,不但不必要,而且还会增加猪舍的建造成本,把床设计在1.90米是最实用、最经济的高度。黄祖东把这种床称为高架床。
高架床能解决养猪过程中的哪些问题呢?
一、能防上有害气体对猪的危害
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危害气体是硫化氢和氨气,都会刺激猪的激粘膜,引发鼻和呼吸道疾病,但又有各自的特点。
硫化氢密度大,基本上贴着地面飘浮,最高飘浮到60厘米,并且飘浮不了多高。而氨气就不同了,氨气极易溶于水,溶水后,密度大,浓度高,飘浮起来离地面有一米左右。这两种有害气体,一个飘浮至地面60厘米,一个飘浮到地面一米左右。如果把猪养在地面上,地面以上一米左右的空间,是有害气体密度大,浓度高的地方,猪就要受硫化氢和氨气的双重折磨,如果遇到了雨多高湿的季节,氨气对猪的危害就会加重,它的健康水平必然会大打折扣。黄祖东把猪养在床上,并把床架到一米九高,这样,避开有害气体就不在话下了。
二、有助于猪舍的通风降温换气
猪是恒温动物,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在高温、高湿的闷热环境下,猪体内多余的热量散发不出来,就会中暑。而广西的夏天高温高湿,猪很容易因中暑死亡。把高架床设计为1.90米的高度,下面形成了一个通风道,空气流通快,上面前后两侧的大窗也是用来通风的。头上脚下都通风,就把猪身上多余的热量带走了,它感觉就不一样了。
“猪舍下面通风,上面通风,猪就像住在阁楼上,就一个字‘爽’。”广西某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技术员林崇强说。
把床架到一米九,有利于猪舍的夏季通风降温,可是到了阴冷冬天,这下面的风依旧在吹,床上的就猪受不了,冻得直挤团儿。养殖者就在一层的两侧都装上了保温帘,当把两侧保温帘放下来时,整个猪舍就变成密闭的了。这样外面的冷空气进不来了,里面的热量不会流失,舍内很容易保持到猪适宜生长的温度。
一千多头猪在密闭的猪舍里,不停地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样,猪舍内二氧化碳含量多了,氧气少了,猪就会缺氧,而且舍内空气也会变得很混浊,这就需要每天给猪舍通风换气。
阴冷天气,给猪舍通风换气,里面猪就会受冷挨冻,用了高架床,问题就解决了。给猪舍通风换气,饲养员把两侧的保温帘同时卷起,外面的新鲜空气迅速涌入,畅通无阻,接着再把两侧的卷帘同时放下,这一卷一放就完成了千头猪舍的通风换气工作,整个过程,不到两分钟的时间。这样换气时间短,温差小,对猪不会产生冷应激,冬季猪舍换气与保温的矛盾也解决了。
三、便于清理的猪粪
清理猪粪是个麻烦活,得低着头弯着腰,一铁锹一铁锹的挖。饲养员何成龙说,用了高架床,根本不用低头弯腰。
猪住在床上,排泄物都通过床上的漏缝落入到下一层。下层的地面设计有20度的斜坡,猪的尿液会沿着这个斜坡自动地流进了排污沟,而猪粪则暂存在那,定期清理。
上下空间大,前后又通风,操作起来更是轻松自如,根本用不着什么专用机械,一个人,一把简易的工具就可以把清粪活搞定了,养殖成本自然也就降低了。
这种养殖模式的好处还真不少,那么,黄祖东是怎么想起来用这种模式养猪的呢?
今年39岁的黄祖东,从22岁那年就开始养猪,一提起过去养猪的经历, 他就很任性。
当时,随着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给他带来不少麻烦,最大的麻烦就是猪粪的处理问题。把猪粪往场外一倒,是黄祖东当时存放猪粪的老方法。可这种做法不环保,遇到大雨,猪粪流得遍地都是;遇到晴天,风一吹,臭气薰天,惹得环保部门不满意,周围村民有意见。黄祖东也没有太好的招儿,只好硬着头皮交罚款,养猪本来就赚的不多,每年还要支出七八万元的罚款。
2010年,陆川县提出要保护九洲江,陆川是九洲江的发源地,是下游几千万人口的水源地。
这个政策给了黄祖东很大的决心,“环境保护问题不是我个人问题,而是涉及到下游几千万人口的用水安全问题,所以我要改。”黄祖东说。
除了每年必须支付的七八万元的罚款,简易的养猪方式也增加了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有每天必须清理猪粪,冲洗圈舍的费用等等,这里里外外扔出去的都是钱,所以他要改。
黄祖东为了搜寻资料,一连在网上泡了半个多月,也没找到理想的方案。不过,有一些漏粪地板的信息引起了他的注意。漏粪地板是母产床上常用的一种能实现粪尿分离的材料,就是这样普通的材料给黄祖东很大的启发。
黄祖东根据当地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针对自己在多年养猪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对自己的养猪场进行了改造,把以前低矮、简易的猪舍建成了猪的专用“公寓”;把漏粪地板架高,变成高架床,让猪住上了楼,睡上了床。在猪舍内建起了粪尿收集、排出处理系统,可是没多久,麻烦事情又来了。
一场大雨暴露出了黄祖东在猪舍设计上的缺陷。他虽然在猪舍内设计了一套排污系统,设有排污管道,可是水往低处流,外面的雨水流进了猪舍的排污系统,顺着排污管道涌进了集粪池,集粪池一下子爆满,粪便、污水冲进了附近的鱼塘,养鱼人不愿意了。
“咱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啊,”黄祖东说,“应该从长计议,从根本上解决养殖污水问题。”于是,他把自己的几个养猪场统统搬进了山里。有人猜测:把养猪场搬进了山里,离村庄远,这样黄祖东的养殖污水可就以随意排放了。而黄祖东却没那样做,他根据当地雨水多,雨量大的气候特点,对猪舍采取雨水与养殖污水分流措施。
黄祖东给猪舍加了一道60厘米高的墙,无论外面下多大的雨,都进不到猪舍。除此之外,黄祖东还将猪舍房檐向外延长了一米多,以防止雨水随风淋溅入舍的排污沟,这样,雨水、污水各走各的道儿,避免了因养殖污水与雨水混流而污染附近的水源。
猪上床后,黄祖东给整个猪舍安装上了自动喂料,饮水设备,让养猪实现了自动化。饲养员所做的工作就是巡视猪的生长和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清理猪粪,而且还是每五天才清理一次。
为什么五天清理一次呢?技术员林崇强说,道理很简单,新鲜的猪粪在五天内,发酵腐烂程度小,不会滋生蝇蛆,也不会产生多少有害气体,每天不断的尿液倒会把猪粪稀释为糊状,便于清理,同时又能减少饲养员的劳动强度,所以,每五天清理一次猪粪比较划算,而每次也用不了多少时间。
黄祖东又把清理出来的猪粪,尿液通过排污管道汇集到这集污池里,然后用分离设备对粪尿、污水进行干温分离。
黄祖东把分离出来的猪粪送给当地农民做农家肥,而分离出来的尿液和污水也有很大用途。他把分离出来的尿液和污水存在蓄液池进行发酵,变成有机肥。
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黄伟坚称赞黄祖东的养殖模式说:“这种养殖模式因为它是架空的两层结构,空气流通非常的流畅,也没有氨气的产生,使得猪的生长状况非常好,疫病发生也很少。从我们的测算来看,全程的死亡率都不会超过1%。由于环境比效好,减少了料肉比,经过测算,整个全程每头猪可减少开支200到250元左右。所以说,它是一个节能、环保、增效的一种养殖新模式。”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科技苑》栏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