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苑养泥鳅]黎华廷养泥鳅的额外效益
养泥鳅的好帮手——福寿螺。
在河南郑州,有一位泥鳅养殖户叫黎华廷,最初养殖老是不成功,为了养好泥鳅,一年前他请来了一个好帮手,只是这个帮手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软体动物——福寿螺。
1只福寿螺一年就能产下32万个后代。这32万个后代要是进了水稻田,很快就会啃噬掉大量的秧苗。可是,当这些福寿螺放进了黎华廷的泥鳅池里,却被他当成宝贝一样的看待。
福寿螺有一个习性,在繁殖的时候,会把卵产到比较干燥的地方,在泥鳅池的池壁上、水草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卵块。经过一段时间的日晒风蚀,红色的卵就会逐渐变成白色,然后脱落到水中。刚落进水中的小螺蛳马上就成了泥鳅的美食,不仅蛋白质含量更高营养好,以往喂泥鳅的饲料也能节省三分之一。
要说福寿螺在给黎华廷当帮手,可不是光充当一部分饲料这么简单,最初它们能来到泥鳅池里,是因为黎华廷老是养不好他的泥鳅。
黎华廷采用的是无土养泥鳅的方法,就是池塘里面没有泥土,用静水养殖的方法,想着用这样的方法能减少泥鳅的病害,可明明下了不少的种,到收上来的时候,却没多少产量。并且,养殖池里的水,不到一个月就变浑、发臭,还出现了死泥鳅。
问题来了找专家,专家一看,没别的,就是水产养殖的常见问题,水质没有管理好。要想净化泥鳅池塘里的水,找鱼是不合适了,专家瞄上了福寿螺。
耐污染,耐低氧,更耐肥水,它是水质清洁工,它是福寿螺。
一般靠腮呼吸的鱼类,都不可能像泥鳅一样能耐肥水,何谈给泥鳅当清洁水质的帮手。福寿螺则不同,不仅非常耐污染,耐低氧,生命力强,而且同样拥有着与众不同的呼吸器官。
福寿螺有一根长而灵活的呼吸管,在水比较肥,溶解氧含量较低的时候,它们可以移动到离水面较近的地方,把呼吸管伸出水面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专家选中它作为调整水质的清洁工,除了它们能在肥水中生存之外,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它特别能吃。
福寿螺是杂食性动物,不挑食,泥鳅吃不完的饲料、排泄物,它们统统可以把它消灭掉,而且食量惊人。在河南省郑州市的一个泥鳅养殖基地里,过了一段时间,放了福寿螺的池子和没放福寿螺的池子,水质果然不太一样。
自从把福寿螺放到了泥鳅池,泥鳅池里水质更适宜泥鳅生长了,泥鳅也获得了更好的蛋白饲料,长得更壮了。到了收获的时节,养殖园区最高兴的就是黎华廷了,不但节省了成本,养好了泥鳅,池塘里的福寿螺也长大了长肥了,一起卖进餐馆里,额外多了不少的收入。
泥鳅黑鱼福寿螺,立体养殖效益增。
只要搭配好养殖品种,用立体混养的水产养殖模式,既可以解决养殖难题,还实现了养殖上的节能和低排放。要说泥鳅福寿螺混养已经让养殖户获得了双丰收,可专家又建议起泥鳅养殖户再增加一种鱼的养殖。
养过泥鳅的人都知道,即便是处于正常的养殖情况,也会有一些泥鳅死亡。由于害怕这些死泥鳅会腐烂变臭,污染水质,养殖户通常是将其赶快捞出来扔掉。白白扔掉的死泥鳅固然可惜,却有人专门拿这些死泥鳅代替饲料养鲶鱼,这给了水产专家周文宗一个启示——采用循环养殖方式,不用增加更多的投入,搭配养好另一种养殖动物,让泥鳅养殖户更加锦上添花。不过,周文宗看上了比鲶鱼经济价值更高的黑鱼。
立体养殖和循环养殖相结合,让泥鳅养殖户获得了丰厚的收益。其实,现在很多的综合立体的养殖模式已经被应用到水产养殖中了,它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既节能又减排,带来了最佳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